四川鄉城:敬貓文化融日常 “香巴拉貓”煥新生
中新網甘孜9月17日電 題:四川鄉城:敬貓文化融日常 “香巴拉貓”煥新生
作者 袁牟知博
四川甘孜州鄉城縣的香巴拉貓民居中,灶臺上方的川鄉城敬泥塑、瓷磚上的貓文彩繪里,總能尋見貓的化融煥新身影;百姓家中的貓咪從不籠養,餓了便自行歸家,日常喝上一碗牦牛奶。香巴拉貓這座川西高原小城擁有獨特的川鄉城敬敬貓文化。貓,貓文從守護糧食的化融煥新“伙伴”到助力文旅的“符號”,正在鄉城的日常故事中愈發鮮活。
“傳說很久以前鄉城鬧鼠患,香巴拉貓老鼠啃咬糧食、川鄉城敬損壞衣物,貓文當時人們便去西域請來了靈貓。化融煥新”鄉城縣文化館館長格桑將貓與鄉城結緣的日常故事娓娓道來。被鄉城人親切稱作“香巴拉貓”的靈貓,當初還提了三個條件:要住在溫暖的灶臺邊,每天能享用新鮮的牛奶,還要和家庭成員享有平等的身份。后來,它便留在鄉城,為當地人滅鼠護糧。
這段傳說在鄉城代代相傳,成了敬貓習俗的源頭。青德鎮村民赤真家兩個廚房的灶臺上分別裝飾著黑色和紅色的貓咪泥塑和瓷磚彩繪,彩繪的貓雖然毛色不同、體態各異,但都活靈活現。“家家戶戶都這樣,貓是保護糧食的,得敬著。”赤真如是說。
該鎮另一位村民澤仁指著自家灶臺上的黑貓泥塑介紹說,“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家里有,我家里也有,往后娃兒家里也都有。”這位今年58歲的藏族婦女雖不能詳細講述敬貓文化的歷史來由,卻清晰地表達:“灶子修了,就要有貓。”
在鄉城,貓并非寵物,更像是自由來去的“居民”。“它想出去玩就去,餓了會自己回來,我們會隨時準備好新鮮牛奶和奶餅子等食物。”赤真說,當地人都敬貓、愛貓,就算是流浪貓上門覓食,大家也會主動投喂,善意對待。
鄉城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佳麒解讀這份“敬貓”的深意時說道,一是感恩自然,過去,貓實實在在解決了鼠患,守護了鄉城農耕生活的根本;二是堅守信仰,老人們覺得貓能保家宅平安,新房建成時,第一個進灶門的“客人”必須是家里的貓,“貓在吉祥就在”;三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都覺得貓能招財,有貓來家覓食,就意味著有福氣,透露出對好日子的期盼。”
9月15日,鄉城縣洞松鄉卡心村村民與貓在一起。記者 張浪 攝隨著時代發展,鄉城的敬貓文化有了新的表達。青德鎮內,一座與當地白藏房風格相融的香巴拉貓文創中心引人注目。“這里絕對是鄉城文化的縮影。”王佳麒介紹,中心內不僅展示了泥塑、唐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將貓元素融入現代設計,開發出茶杯、衣服、明信片等多種文創產品,“這里是敬貓文化在保留核心傳統基礎上的延伸,把現代和傳統結合了起來。”
格桑表示,2017年,鄉城開始系統挖掘“香巴拉貓”的文化價值,設計“香巴拉貓”IP,推出以“香巴拉貓”為主角的動畫片,通過網絡讓這個文化符號被更多人所知。“在鄉城的田間、村落里常能看見貓的身影,家家戶戶灶上有貓的圖騰,不少地方還有貓的雕塑、墻繪。”他說,“過去,貓護佑著家家戶戶的五谷雜糧;現在,它成了文旅IP,助力鄉城發展。不管啥時候,貓都是我們的家人,一直幫著鄉城人把日子過好。”
漫步鄉城街頭,孩童與貓咪嬉戲、游客駐足觀賞貓元素景觀、文創店里“香巴拉貓”周邊被爭相選購的場景隨處可見。貓從滅鼠護糧的守護者變成走出“深閨”的文旅IP,背后是從未改變的鄉城敬貓文化核心——對自然的敬畏、對傳統的堅守、對貓的珍視。這份獨特的文化,正以新的方式連接過去與未來,成為鄉城人守護鄉愁、擁抱發展的精神紐帶。(完)
(責任編輯:熱點)
- 為現代化讓步! 《勇者斗惡龍7:Reimagined》將大幅精簡支線
- 苑瓊丹說拍唐伯虎點秋香壓力大:心情是有點恐懼的
- 2025精英童模超級聯賽親善大使李梓萌 榮獲主題賽冠軍
- 《以太坊》:一部要拍到天荒地老的古裝短劇
- 飄窗圖片賞析 飄窗設計方法是什么
- 兩架飛行器相撞墜機?小鵬匯天回應來了
- Stray Kids成員Felix生日捐款2億韓元 幫助困境兒童
- 蘑菇車聯與騰訊云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城市級AI網絡
- 《真三國無雙:起源》大型DLC 2026年1月發售 同步登陸Switch 2
- 文春曝永野芽郁插足坂口健太郎戀情 上演三角戀情
- 楊洋MAX中文版創刊封面 未來騎士無畏前行
- 湯道生:騰訊是最早擁抱DeepSeek的,背后是基于用戶訴求
- iPhone 17系列支持電荷泵+AVS快充:實際峰值能到60W
- 中國首部“暗黑治愈系”電影《謀殺安徒生之海的女兒》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