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企業出海:從“輸出產品”到“組建生態”
中新社上海9月13日電 (高志苗 姜煜)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13日閉幕,輸出產品科技企業出海成大會熱議話題。經濟多位與會專家指出,觀察中國企業出海已進入以“全球企業公民”為核心特征的中國組建時代,不僅商業模式全面升級,企業而且在人工智能(AI)技術和本地化戰略等方面尋找新機遇。出海
螞蟻國際Antom總經理劉正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生態當前中國科技企業出海已不再是輸出產品簡單的商品或服務出口,而是經濟升級為“技術共建、標準輸出、觀察生態合作”的中國組建復合模式。企業將在中國驗證的企業技術能力、商業模式,出海與出海所在地市場需求和合規要求深度結合,生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輸出產品本地化運營。
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陳欣也觀察到,中國科技企業出海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范式轉變,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從“產品輸出”轉向“解決方案輸出”,從“孤軍奮戰”變為“生態組團出海”,從“追求規模”轉為“追求生根”。
他解釋,以往中國科技企業出海,主要是為了快速獲取用戶,提供工具型應用程序,或者直接出售硬件產品。當前,中國出海的科技企業往往提供在中國驗證過的整套技術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
“早期的出海企業往往要‘孤軍奮戰’,缺乏產業鏈企業的配合。而當前的中國企業往往在領軍企業的帶領下,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組團出海’,形成‘艦隊模式’,大大降低出海風險,提升生存能力。”陳欣說。
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則將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1.0時代依賴低成本制造與出口規模;2.0時代以海外并購驅動能力補全;3.0時代則強調以“全球企業公民身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中國企業需從純出口交易變為樹立全球觀念,從出口終端產品轉向輸出IP、專長與能力,采用合資、少數股權投資等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并建設國際化管理團隊等。
隨著AI等技術的發展,技術升級也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支撐。倪以理表示,AI正在賦能所有關鍵科技趨勢,從智能體執行復雜任務,到推動專用半導體創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發和提升機器人自適應能力,其催化作用覆蓋能源、制造、科研等多個領域。
螞蟻國際Antom等已在助力中國企業出海的實踐中融入AI技術。劉正介紹,Antom引入了螞蟻國際自研AI外匯時序預測模型,協助企業防范外匯波動風險,并通過AI技術創新幫助企業提高支付成功率以及強化風控能力,在優化用戶支付體驗的同時保障交易安全,支持出海企業實現精細化運營。(完)
(責任編輯:百科)
- 《影之刃零》戰斗總監坦言:通關不難 打得帥才難
- 崩鐵:我為創世神,調制世界
- 我都成黃金圣斗士了,金手指才來
- 為何能保持期期高能,黑馬綜藝《宮廚尚食》的誕生
- 萬代發聲明警示AI造假圖片!提醒消費者認準官方渠道
- 84版韋小寶扮演者李小飛去世 享年76歲
- 賽琳娜宣布訂婚 大鉆戒十分搶眼
- 別克至境L7首次亮相:首發搭載高通SA8775P座艙芯片,采用“逍遙智行”輔助駕駛系統
- 港片:悍匪技能,從梟雄到首富!
- 電影《小山河》定檔10.18 陳昊宇吳彥姝首次合作演繹祖孫情
- 電影《小山河》定檔10.18 陳昊宇吳彥姝首次合作演繹祖孫情
- 斯嘉麗登頂全球演員票房榜 總票房148.5億美元
- 中式風格裝修注意事項 中式風格特點是什么
- 懸疑劇《目之所及》正式收官 實力小生余嘉誠表現亮眼引發關注